新聞資訊 / NEWS
|
對外漢語| 案例解析對外漢語課堂教師糾錯的幾種方式課堂糾錯在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糾錯的類型分析也是證書考試中的難點,下面以案例為例,列舉一下教師常見的對學生的糾錯方式。 1. 學生:我把早飯沒吃完。 老師:哦,你沒把早飯吃完。 2. 學生:老師,我們什么時候考試漢語? 老師:什么?請你再說一遍。 3. 學生:他手機沒有了,他不小心,是他應該。 老師:是應該嗎?是應該的話,后面還要加賓語,加什么呢?還是別的詞? 學生:哦,他活該。 4. 學生:我喜歡蘋果非常。 老師:不對,是“我非常喜歡蘋果”。 5. 學生:昨天我的自行車壞了,我晚上十點就到家。 老師:你晚上十點就到家? 6. 學生:老師,我昨天不寫作業。 老師:“不”強調的是主觀意愿,而“沒”強調客觀情況。這么說,你故意不寫作業嗎? 請在A-F選項中選出下列各項所對應的糾錯類型: 1. ———— 2. ———— 3. ———— 4. ———— 5. ———— 6. ———— A. 重復 B. 引導 C. 重述 D. 明確糾正 E. 請求澄清 F. 元語言提示 本組題考查糾錯方式。教師常見的對學生的糾錯方式主要有六種: 1.明確糾正:直接指出學生錯誤所在,并給出學生正確答案。 2.重述:教師用正確的語言形式重新表述學生要表達的意思,對學生的話語做全部或部分修正,但不明確指出學生的錯誤,是一種較含蓄、隱晦的糾錯方式。 3.重復:教師重復學生的話語,以重音等方式突出學生的錯誤,以引起學生注意。 4.請求澄清:教師要求學生重新組織話語。 5.引導:通過特定的語言和技巧引導學生自我修正,如有意停頓讓學生填充正確答案,或用提問的形式進行引導。 6.元語言提示:教師不給學生正確答案,而用元語言提示相對明確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讓學生自我糾正。 正確答案:1-6 CEBDAF 結尾 語言的成功需要正面的強化和刺激來完成,但也不要有錯必糾哦,建議老師無論哪一種糾正方式,都要在學生能夠接受的情況下進行糾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