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音樂天才貝多芬、導彈之父錢學森、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等科學家們,這些人的智力無疑是超過大部分普通人的。這些天才們的一個最大相同點:在某個專業中達到頂尖。
加德納在1983年《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身上至少存在七項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內省智能);智能的分類也不僅僅局限于這七項,加德納于1996年又提出了第八種智能——認識自然的智能。
1. 語言智能
指人對語言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表現為用詞語思考,用語言和詞語的多種不同方式來表達復雜意義。
語言智能高的人適合從事律師、演說家、編輯、作家、記者等職業。科學家、會計、電腦程序員、統計學家、稅務人員都在這方面顯示出較強的能力。視覺空間智能指人對色彩、形狀空間位置的正確感受和表達能力突出特征為對視覺世界有準確的感知,產生思維圖像,有三維空間的思維能力,能辨別感知空間物體之間的聯系。視覺空間智能高的人適合從事向導、室內設計師、建筑師、攝影師、畫家等職業。音樂智能指人的感受、辨別、記憶、表達音樂的能力,突出特征為對環境中的非言語聲音,包括韻律和曲調、節奏、音高音質的敏感。音樂智能高的人適合從事歌手、指揮家、作曲家、樂隊成員、音樂評論家、調琴師等職業。身體運動智能指人的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和運動的力量、速度、靈活性等,突出特征為利用身體交流和解決問題,熟練地進行物體操作以及需要良好動作技能的活動。
身體運動智能高的人適合從事演員、舞者、運動員、雕塑家、機械師等職業。人際交往智能指對他人的表情、說話、手勢動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對此作出有效反應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覺察體驗他人的情緒情感并作出適當的反應。人際交往智能高的人適合從事教師、政治、心理輔導、公關、推銷及行政等需要組織、聯系、協調、領導等的工作。自我認識智能(內省智能)指自我認識并據此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這項智能能夠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知道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知道自己的需要和才能。自我認識智能高的人適合從事哲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等職業。自然觀察智能指的是對自然的景物,如植物、動物、礦物、天文等,有濃厚的興趣、高度的關注及敏銳的觀察與辨認能力。自然觀察智能高的人適合從事生態保育者、農夫、獸醫、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天文學家等職業。大腦中至少有著多個不同的智力中心,因而,人類思維和認識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元智能。我們每個人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智能,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傳統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們所編制的、用以測量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智商)的所謂智力測量表,是以語言能力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標準,并據此認為智商越高的人就越聰明,反之則越笨。應當說,這種智商測試的最大錯誤在于把邏輯能力、語言能力與綜合智力混淆了起來。也導致了“兒童們很早就被劃進虛構的“天才”和“非天才”軌道”。邏輯能力、語言能力只是思維技能的一種形式。傳統的智力觀和偏重語言、數理邏輯智能培養的教學觀與評價觀,極大地抑制了多樣化人才的培養,放棄了許多人才的潛質開發,必須予以改變。每個人都有一種或數種優勢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個人都能成為某方面的人才,都有可能獲得某方面的專長。社會的發展需要多樣化層次化和結構化的人才群體。每個人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潛力,只要為他們提供了合適的教育和訓練,每個人的相應智能水平都能得到發展。因此,教育應該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有利于發現、展現和促進各種智能的情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使學生能揚長避短,激發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個性。傳統的以標準的智力測驗和學生學科成績考核為重點的評價取向應予以改變,主張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來評價智能發展。